–理事長 黃建松–
數位科技的進步,把許多人都吸進了網路空間(雖然是很便利),讓原本疏離的家庭,家人的之間的關係變得更遠之外,現代價值觀的改變,也讓人開始重新定義「家」。
過去的二十年間,在台灣由一對夫妻和小孩組成的「家庭」只有少數的增加 (與多年傳統的趨勢有極大的落差)。而由單身、單親、沒有小孩的夫妻、同居關係與同志家庭,已愈來愈多。
最近參加學校邀請的家庭教育座談會,主題是”現代”家庭。會中邀請左營高中的老師做演說,內容也多著墨於近幾年家庭的轉變。許多人都說:這已經是趨勢,無法抵擋! 就如同台灣嚴重少子化的情形,也不是一夕可以扭轉的。傳統核心家庭和現代家庭的界線,將愈來愈模糊。
再思想一個問題:「我們幾時需要工作,幾時不需要工作?」從前有「上班時間」的結構,我們在某個指定的時間去上班,然後下班,因此,「家」在很大的程度上獲得保護。可是,過去多年來,上下班之間的那條界線模糊了。最先是從呼叫器開始。接著,有了無所不在的手機,於是上司、同事、合夥人、顧客和不相干的人,全都無視那道上下班時間的保護界線。
長期以來工作上所倚賴的時間和空間界線已不復存在,工作入侵生活其餘部分的時間、空間、精力和其他方面了。家人互動減少,互動品質降低,其他社交關係也遭殃。大家過去用來相聚的時間,現在反而耗在某種螢幕前。這是從不同的面向看科技對家庭的影響。
我們在家教育家庭的父母親得天獨厚,因為這是我們的選擇。而此自主的選擇結果,也讓親子之間更緊密 (我真相信這是珍貴的、深遠的、可傳承的)。當社會的價值往某方向傾斜時,這原為稀鬆平常的親子關係將更顯為稀有。
詩人波赫士如此說: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 …… 我會在黎明時沉思,多陪伴孩子…… 但你看,我已經八十五歲了,我知道我行將就木。
我們與時間在賽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