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山品格英語營心得 – 19

  事隔一週,發現對於此次服事的心得已跟初離東山有些許差距了。充滿在心中的思想總會被當下的遭遇或心情左右,或許下一秒又會回想起別的事件或感觸;無論如何,願神帶領我記下那些祂所要我分享的所思所聞。

  很慶幸出發時是周六,能有一天半的緩衝時間;不然出發前總覺得自己的心還沒預備好,心思難以放在服事上,甚至還懷疑去年毅然決然地報名是否太過莽撞。對服事內容沒多少概念、甚麼也無法掌握時,常擔心自己無法勝任 —— 不過服事是在乎神而非自己,這是在前幾次晨禱時忽然意識到的。只要是合祂旨意的仗,上帝不都伸手幫助以色列人打嗎?(有幾次以色列人甚至連動手都不用呢!)因此早上起床時即使想到要面對充滿活力的頑皮小孩、總是邊掙扎邊求上帝賜我力量從睡袋裡爬出來,心裡面對的不是壓力,而是漸漸有了期待,期待接下來一整天神的帶領,像早晨的空氣那樣新鮮的感覺。

  回想起來其實蠻奇特的,因為我不太容易抱有期待;無論是對人或對事、有時候甚至不小心會也對神沒有信心。我怕失望、怕事情不如想像中美好,所以常常壓抑迸出腦海的美好憧憬。但印象中這一周對神的期待不是隨著自己希望的進展,而是相信神必有祂的帶領,即使在我眼中的「壞事」也是祂的旨意。每次晨禱都是再次調整焦點的好時機,真的為此感謝神。

  第一組一年級的孩子,儼然成為許多同工風靡的一群——所謂的「寶寶人」。我們幾個組長組員常是大家羨慕的對象,可以常常欣賞「寶寶人」可愛圓潤的臉頰,抱抱「寶寶人」嬌小(有時候肥胖)的身軀。但我有時會默默地希望自己是帶高年級的學生,因為覺得自己是不怎麼熱情的人,沒甚麼帶小小孩的魅力。以下模擬情況為例:

  我與寶寶人的對話。

  我:「你今天早餐吃甚麼呀~?」

  寶寶人:「蛋餅、紅茶。」

  我:「哦~」

  對話結束,我與寶寶人沉默地坐在地墊上。

  這時如果是其他同工,可能會加幾句吃了好多喔、好不好吃呀、今天有沒有帶零食呀、吃那麼多難怪肚子這麼大、外加搔搔他們的圓肚皮之類,最後在地墊上玩在一塊。總覺得自己與人的相處模式可能比較適合帶高年級的學生,不過這又難說了。雖然如此,我發現自己很享受跟小朋友互動的直接與單純,也看到他們是多麼容易受環境影響。像是有次吃中飯時,可能經過幾天的耳濡目染之後,剛好聽到他們在試著「禱告」。A小朋友:「(雙手緊握瞇著眼)上帝啊,求你讓B可以立刻從我眼前消失!」B小朋友:「(雙手緊握瞇著眼)上帝啊,讓A剛剛的禱告失效!」正當我想說明上帝不是阿拉丁神燈這個概念時,旁邊的C小朋友搶先說了:「你們亂禱告,上帝才不會聽咧!」真是一針見血。好可愛的孩子,有時看著他們未經風霜的細緻小臉蛋時,不禁覺得上帝的創造真美。

  印象中有個小孩很乖很乖,很少和同伴有衝突,常默默坐在地墊上觀賞四周的騷動;平時不多話,但老師要大家開口唸英文時就跟著大聲唸,要大家手放背後時就馬上把手抽到背後挺直腰桿;自從馬老師說要鞋子要排好之後,就一天到晚看到他小小的身影在努力地排好大家的鞋子。總覺得他一直努力要有好表現,水汪汪的大眼睛更讓人心中油然升起莫名的不捨。有一次他又默默地坐在地墊上,我努力地想打開話題:「那是誰給你的呀?」指了指自袖子中露出一截的手環。他默然不語。後來仔細看才發現那似乎是從廟裡求來的手環,之後還瞥見他脖子上的紅線。事實上其他孩子或多或少都帶著類似的手環,或掛著符,讓人看了覺得難過痛心。他們活在不認識神的環境,周遭的人都沒有從神而來真正的生命;這一周教他們有關上帝、有關禱告的事情,究竟他們能記得多少呢。現在能做的,大概只有為他們禱告了吧,畢竟我們頂多只能栽種澆灌,惟有神掌控生長的事。

  最後不得不提馬老師所謂的「夢幻團隊」,真的很感謝主讓每一位老師及同工都有好的相處配搭。我們個性、經歷、家庭背景可能天差地遠,但在主裡能有寶貴合一的心。尤其當我們一起圍著坐在客廳或敬拜或開會時,感覺真的像是一家人了。以前離開營會時總是感到不捨,這次卻滿是期待,期待神在我接下來每一天的帶領。我們幾個人坐著師丈的車離開了會館(或是高級豪宅)到火車站搭車,回程途中一個個分開,各自往不同的方向回去了。到了台北車站,出站前,有人忽然提議:「我們來禱告吧。」於是我們僅剩的三、四人便站在出口附近的柱子旁,手牽手圍了一圈,為彼此未來的日子能與主同行禱告。

  回想起來很感謝神,我們真的長大了!